查看原文
其他

厉害了,我的国!独立设计的实验项目破除壁垒,首次飞向国际空间站

2017-06-04 中国军视网综合 中国军视网

🔺6月3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猎鹰9”火箭发射升空。新华社/美联


新华社华盛顿6月3日电(记者林小春 郭爽 郭一娜)公司3日利用“猎鹰9”火箭发射“龙”货运飞船,第11次为国际空间站送去宇航员补给和实验设备,其中引人瞩目的是一项中国独立设计的实验首次飞向国际空间站。

美国东部时间3日下午5时07分(北京时间4日上午5时07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火箭从位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39A发射台发射升空。飞船上携带约6000磅(约2700千克)的物资,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地球观测工具与中子星研究设备。

美国航天局发言人凯瑟琳·汉布尔顿向新华社记者证实,由北京理工大学邓玉林教授团队独立设计的一个实验项目也搭乘“龙”飞船上天。这个项目旨在研究空间辐射及微重力环境对抗体编码基因的突变影响。

“中国独立设计实验”是个啥


关于实验:

由北京理工大学邓玉林教授团队研制的“空间环境下在PCR反应中DNA错配规律研究的科学载荷”

该载荷将在空间辐射及微重力环境下,在轨开展抗体编码基因的突变规律研究

如果登上空间站一切顺利,美国宇航员将在15天内开展两次对比实验,研究空间辐射及微重力环境对抗体编码基因的突变影响,所获数据将传回地面供邓玉林团队分析。

这将是中国空间科学实验项目首次登上国际空间站。


实验背景:

据悉,空间飞行过程中航天员将面临多种健康威胁,其中空间辐射和微重力是导致航天员生理功能失调的重要因素。邓玉林教授介绍,早在“神舟八号”载荷实验的研究中,团队就发现了在空间环境中DNA变异的一些新现象,从而推断空间环境之于基因突变可能与生物分子进化有着重要联系。

“鉴于抗体是人体中较为保守的重要生物学元素,我们提出大胆设想,将抗体编码基因片段作为研究空间环境对分子进化影响的模型。”邓玉林说,“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空间实验进一步了解空间环境对基因突变的影响和规律。”


实验的特别之处:

团队主要成员、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副教授李晓琼介绍,此次载荷是采用微型微流控PCR仪,对抗体DNA片段进行在轨飞行状态下的基因扩增,来模拟人类生命的延续与发展。在空间飞行结束后将分析基因突变规律,进而探讨空间辐射及微重力环境下的基因诱变机理。

据了解,本次搭载共有两组12块芯片,将对20个基因在空间环境下进行突变规律的研究。由于温度过高会给芯片带来巨大的压力,容易产生破裂,为此,研究团队采用技术手段突破了在太空变温条件下实现基因扩增的技术难题。

这次“搭乘”意义重大


1

此次“搭乘”的发射任务将为空间站送去第一个中子星研究设备。


2

此次“搭乘”的是首次发射的经过回收的“龙”货运飞船。

这个特殊的“龙”飞船在2014年9月首次飞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了近2500千克货物,当时是SpaceX第四次向国际空间站执行补给任务。此次,“二手”“龙”飞船又一次执行任务。作为研制可重复使用火箭的一部分,“猎鹰9”火箭第一级被再次成功回收。


3

此次“搭乘”树立了中美双方在太空合作上一个“很好的榜样”,是未来可继续的一种合作模式。

受阻于美国国会2011年出台的“沃尔夫条款”,中国官方与美国航天局的太空合作被完全“冷冻”。但此次北京理工大学在美国的合作方均为私营公司,邓玉林团队通过商业合作模式,在2015年与美国纳诺拉克斯公司签署协议,因此中国实验才得以首次进入国际空间站。成功突破中美太空合作“坚冰”。双方这一合作项目,为中美航天合作, 蹚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美国航天局发言人凯瑟琳·汉布尔顿对新华社记者证实,“龙”飞船上携带中国实验。“美国航天局遵守所有法律规定,向国会报告了这一行为。空间站所有合作伙伴都批准了携带这个实验。”汉布尔顿说。

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教授琼·约翰逊-弗雷泽认为,这次合作证明商业太空活动日益增加的重要性。“太空不再仅仅是政府活动的范畴,就像汽车和电脑那样,太空正在发展成为商业活动的一个领域,这是与过去相比一个很大的变化。”

美国华裔宇航员焦立中认为:“我一直相信,合作,特别是以民用航天探索作为途径,是美中两国向前走的最好方式。”


猜你喜欢


声明:内容来源于中国军视网综合(新华社 新华网 中国军网等),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许荣

投稿邮箱:dongyu@js7tv.cn、luoli@js7tv.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